2021-10-29 13:06:00
引言:
房地产最近大势不妙!
今天一早打开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在南京为房地产做配套服务网媒朋友分享的内容说:
本周开始38盘集中上市,目前看,报名人数持断崖式下滑,有的项目报名人数不足5%!
并且说一周成交萎缩到了三位数。这可是省会城市南京!
01
南京,是本轮房地产大涨的领跑者。
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南京领跑全国,在“去库存”政策背景后率先开始大涨,在2016年上半年,基本上所有楼盘价格都翻番了,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地王”频现,后来不得不在拍地时进行最高限价,摇号来确定竞得者。
曾几何时,南京房地产的热度不仅仅是体现在房价上涨,且是开盘必售罄,且要靠摇号来获得购房机会。
以前在朋友圈经常看到某某楼盘开盘,摇号中签率有的仅为5-10%。
怎么理解?
比如说某楼盘有100套房开盘,报名购买的人1000-2000人,那么也就意味着只有5-10%的人,才有买到房的机会。
如果按照今天朋友圈这位地产界资深媒体人分享的内容来看,本周南京有38盘开盘,有些项目报名人数不足5%,说明现在南京楼市已经是进入了“冰点”!
这个报名人数不足5%又怎么理解呢?
比如说某个楼盘要开盘销售100套房子,来预约购买的不到5个人。
现在是“金九银十”,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如此惨淡的景象真的只有南京这一个地方吗?
02
今天,还看到与南京相邻的某个城市拍地,地价也在明显降温,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火爆溢价现象。
地价降温,说明房地产企业拿地的谨慎,也能看出开发商对未来预期的改变。
在政策层面,也出现了“双向”调控的怪现象。
所谓“双向”调控:
一是,在全国各地面对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没有像过往一样立即出台“宽松”政策来刺激市场,从严从紧的金融信贷政策一点也没有改变,“房子是用来住”的高调不减。
二是,在很多企业资金链面临崩盘的边缘,在大幅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政府那双无形的手,变成了“有形”的干预,很多地方出台“限制性跌价”的政策,被媒体称之“限跌令”。
03
江苏首个出台政策进行“限跌”的城市在江阴,这是一个县级市,但也曾经是全国百强县排首位的县级市,由此可见其经济地位不一般。
江阴出台政策“限跌”后,看到有朋友发圈分享说,是政府怕恒大乱降价促销,从而扰乱了市场。
但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限跌令”最早的城市绝对不是江阴。
几天前,有央媒撰文说《“房价跌了”,这些地方的楼市出了大事》。此文开篇便问:对于房价的印象,你是否还停留在“一直涨”中?
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房价就是在“一直涨”的市场神话。
当今年房价一跌,便出现了多地政府用政策喊话:不许跌!
最早出现在媒体上的“限跌令”,出自于8月21日的湖南岳阳。该地在面对市场上有房企降价的苗头,及时出台文件,要求各开发商在销售房子时,不得高于备案价,但也不得低于备案价的85%进行销售。
由此就被人们视为“双向调控”,岳阳便成了全国首个出台“限跌令”的城市。
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的出台限制性跌价的政府性文件,据机构不完全统计,有沈阳、菏泽、昆明、惠州、桂林等地。
奇怪吧!
除了限制性跌价政策,有媒体报道,在河北唐山市,政府于8月中旬约谈了10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旨在警告不许恶意降价,保持市场健康平稳。开发商恶意涨价的时候,政府管了吗?是怎么管的?
04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支奇葩,曾经娇艳的开放了二三十年,现在很多人还在希望这支奇葩继续着“只涨不跌”市场神话。
其实“限跌令”并不是今年才有,以前遇到房价下跌的时候,也有地方政府出台类似“不许跌”的文件。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2008年,发生在南京江宁。当年恒大要降价促销,时任江宁房管局长的邹久耕,召集开发商开会,并严厉的指出“不许跌价”扰乱市场秩序,谁要跌价就处罚谁。
就是那次会议,被人捕捉到了这位邹局长抽着“天价”南京烟,于是在网上一发布,邹局长被查,果然是个大贪官。
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房地产也肯定是市场经济派生出来的产物。
既然是市场经济,为什么“不许跌价”呢?
既然是市场经济,价格就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涨价的时候,各级政府一直在调控,形式上在发文件,其实内心还是乐滋滋的。因为,房价一涨地价就涨了,地价一涨土地就能多卖钱了;土地一多卖钱,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就鼓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一鼓,就有钱进行大拆大建了;只要大拆大建,就会造富一大批官员。
房价涨了,地价再涨;地价涨了,房价再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就是这样的相互推动,一直推动了二三十年。
现在房价真的有点涨不动了。
某些部门也深知,如果房价还要继续上涨,可能带来的系统性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05
房价不再涨,对于炒房客而言,“击鼓传花”的游戏有点传不下去了。特别是在今年,全国很多地方的一二手房成交量都在下降,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开发商出现资金链紧绷到要断裂的境地。
房地产企业做得再大,其实也是一个个小项目的积累。
恒大曾经是我国房地产前三甲的企业,用“预售制”的游戏规则,赶上市场监管缺位,靠预售款“高周转”去快速扩张,成就了一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
去年的这个时候,网上爆出了恒大进京求救【“地产狂人”卸任,恒大危机几何?】事件,引起了地产界不小的震动,但时隔一年,还是没有解决恒大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卖身自救,恒大别无选择。
当今年恒大不断变卖资产降负债进行自救的时候,少不了他们的一贯做法:促销回款。
可是今年的市场还会买恒大的账吗?
就算市场中有不怕死的购房人,在这个时候还敢相信恒大,购房恒大的期房,可是地方政府不答应了。
据了解,一个个限跌令,似乎就是针对恒大的降价促销行为。恒大是我国房地产企业中降价促销最大胆的企业,他们敢在媒体上公开打出6.8折卖房,这对于很多房企而言是不敢做的。
06
除了恒大之外,今年日子不好过的开发商太多了。
在恒大之前,苏宁出了问题,结果以换帅来化解危机,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是在苏宁换帅之后,还是在媒体上看到有人举报苏宁西安项目的监管账户资金20多亿被挪走的消息,而被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
似乎所有出现问题的企业都是在地产界大名鼎鼎,耳熟能详。
不久前,深耕河南的建业集团也出问题了,当一份长长的文件截图流传到网上,让人们看到了市场变化的无情。
建业向政府发出了“帮扶救援”报告,且求的是河南省政府——《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这与去年恒大集团向广东省政府的文件如出一辙。不过去年恒大辟谣,今年建业也辟谣。
当由河南省领导批示的报告在网上流传,建业急着辟谣说这不是从他们公司流出,可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却出台了一份《河南省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十条措施》,似乎又印证了一些什么。
在网上流传的建业请求中,英雄剑注意到有几点内容:
一、恳请省政府出面协调税务部门,同意汛期疫情造成企业出现巨额减收,可以分类减免和缓交建业旗下公司的增值税、所得税。
二、恳请省领导协调并出具公文,鉴于当前不可抗拒之原因,允许建业部分在建工程延期交付,以便我们与合作方、客户进行解释、沟通和交涉。
三、恳请省领导协调并出具公文,同意由于汛期疫情导致营收遭遇重创,建业部分土地款延缓支付半年到一年。
英雄剑优选购物中心欢迎您...
在这份报告中,英雄剑看到最惊恐的数字是:建业300多个房地产项目停业半停业!
这就是当下我国房地产最危险之处!
我国的房地产采取的是预售制,在预售制的市场逻辑下,企业可以利用业主的全款购房资金开发房地产,把一切风险都给了业主方。如果一旦出现市场问题,开发商把业主的购房款挪着他用,而且已经收了业主的全款,到期交不出房,那才是社会的大动荡。
而今年出现“暴雷”的地产企业,在建业的那份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例举了“业界已出华夏幸福、蓝光集团等由于银行失信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暴雷事件”。
除此之外,近期又看到融创由于经营困难原因,已经与万达终止了21家酒店的经营合作。曾经收购万达旗下喜来登酒店而得意的富力地产,据说也出现了资金链问题。
当这些曾经大名鼎鼎的房地产企业,都一个个出现资金链问题,当“金九银十”销售风光不再的时候,当大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停工的时候...
期房的危险真的就这样来了!
结语:
话不多说了,危险对于购买期房的业主而言,只能天天去烧高香,求老天保佑能顺利交房。
对于在市场环境不好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想降价促销自救,那些地方政府还在出台政策进行行政干预,这叫“乱作为”。
对于有些开发商而言,不降价就等死;
对于成熟消费者而言,越是政府“限跌”他们越是不会买。
只涨不跌的逻辑,在经济学领域是不存在的,对于中国房价而言,只是上涨周期长了些罢了。
现如今,如果买房,你可要看好了再买,看不到摸不着的房子,风险极大。
恒大警报没有解除,不久前他们召开了一个“保交房大会”,并要求每一个公司立下“军令状”。
诸位要知道,保交房靠的是资金,这个时候,你越是没有钱支付工程款,没有哪个傻逼工程单位还敢垫资为你施工建设。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当你越是缺钱的时候,别人越是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