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 18:57:46
绝地求生账号 http://www.xthdc.com/list_8/7017.html
新生儿数量暴跌与2016年房价猛涨
看了篇文章,当前新生儿数量暴跌与2016年房价翻倍猛涨之间的隐约关系,有些感触油然而生。
虽然没有数据统计能够证明新生儿断崖式下跌与2016年房价猛涨有主要关系,但就个人感受以及这几年经济形势与新生儿增长趋势而言,新生儿数量跌跌不休与2016年房价打鸡血翻倍猛涨有莫大关系。2016年房价翻倍增长不仅是新生儿数量断崖的主要原因,而且对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意识也有巨大影响。
从个人感受而言,我所在的二线城市房价从2007年猛涨一波后一直到2015年都只是缓慢增长,2015年100万到150万可以买到我所在城市二环乃至一环地段的三房甚至四、五房(具体看地段、配套、小区、面积、户型等)
对个人而言看房买房是一个艰难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耗费的精力时间都相当大。2016年初国家提出去库存的口号并有相关政策出台并且年初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当时我预判房价要涨,个人预估一年内要涨20%-30%。因此春节过后,就立马开始看房,但没有想到房价从春节过后一天一个价,让人惊诧,感觉2-3个月时间就涨了100%,大大超出了个人预期。
原计划是买套大房子自己住,便于生养二胎;再买套小房子出租,挣点奶粉钱。自从2016年房价春节过后在短时间内翻倍猛涨且一直持续到10月才略有消停,打乱了个人生养小孩以及工作计划。第一、没有好的居住环境,原计划生养二胎,放弃!第二、原计划准备利用打工攒下的积蓄用于投资或自己创业,因房价猛涨,物价猛涨,原料、人工成本剧增,各行各业都不好做。放弃!
2016年来除房地产等少数行业,各行各业哀鸿一片,大家都感叹辛苦创业,辛苦打工,不如买房。“勤奋不能致富,选择大于努力”的论断充斥在社会上,积极向上的观念逐渐改变。毕竟年入100万乃至50万以上的人,在中国虽然绝对数量多,但实际相对数量还是少。当大家靠自己的奋斗也只能挣扎在生存线上时,大家索性选择躺平。从2016年开始整个社会经济下滑,除了少部分特定行业及私营企业、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钱难挣,大部分个人钱难挣。社会意识发生改变,颓废的心态逐步上升,积极的心态稳步下降。
2016年房价猛涨影响的不仅是当年站岗或没有上车的人,其实当年买房的获利者也不是人人都能获利,表面上是涨了,可是确实是真的涨了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房价猛涨不仅是影响房价,还增加了社会成本,企业的负担,造成了垄断集中,社会价值观变化。可以说2016年的房价猛涨除了对少数人有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当时经济困境,但无异于饮鸩止渴,从长远看对国家社会的伤害深远巨大。新生儿断崖式下跌只不过是2016年房价翻倍猛涨在人口更迭增长乏力方面折射的一个影子。如果不是2016年房价翻倍猛涨,虽然新生儿增长依旧乏力,但绝不至此!
当今社会的三座大山,房价、医疗、教育对生孩子以及社会经济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其实是房价。先说房价对生养孩子的影响:“房屋空间的大小对生养孩子数量影响巨大:房屋空间大,心情舒展,有利于多生养小孩;房屋空间小,心情压抑,不利于生养小孩。”关于这一论断,大家可自行观察思考。
生养二胎同时还想要生活有点品质,起码个人要有一套离工作地不远的3房至4房。但今日房价让大部分人靠自己的奋斗已很难去买一套可以生养2胎以上的大房子。
至于高房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不赘述,都有目共睹。
既没有大房子又没有钱还没有闲,让大家生三胎?生三胎的大概率只能是体制内中层及以上群体、社会富裕阶层。
既然靠自己的奋斗依然不能改变什么,积极进取还有什么意义?不愿意生养孩子与躺平的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再想回到热火朝天奋斗的过去可就难于上青天了。
主动刺破房价泡沫让房价猛跌还原,还是继续猛涨、缓涨,或是稳住不动?房价究竟何去何从?可能肉食者还在考虑如何处理,但生孩子的个人没有时间考虑。人生有几个五年,十年可以折腾?一旦错过了生孩子的年纪再想生就难喽。就生孩子而言,大部分70后已经生不出来,80后生的也困难,就看主力90后,00后了。可惜计划生育的一胎观念早已深入90后,00后的人心,目前房价、经济也让他们不愿结婚,恐惧生养。人可不是机器,按个按钮就可以开始、运行、停止,专家们用机械唯物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社会与人口的问题,本质就是错误。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再到放开三胎,这一系列开始按钮按下后,新生儿增长是否如机器一般的开始剧增?答案如下:
不知道肉食者是否因2016年房价翻倍猛涨而导致今日新生儿断崖式下跌而感到后悔。
经济永远都在发展,社会永远都在前进,人口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国本,中国几千年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有庞大而良好结构的人口规模。错过了一时,就错过了一世。四十年间铸成的大错,十年间铸成的中错,就让时间去偿还债务吧。风轻云淡,平民老百姓还是过好适合自己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