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打造供应链是新一代物流企业目标 但融资思路仍是重大挑战

2021-09-08 09:24:40

海尔KFR-32GW/16QVP21AU1 https://www.haier.com/air_conditioners/20190417_99670.shtml

  5月28日上午,京东物流正式于港交所敲钟上市,首日开盘价报46.05港元,开盘大涨超18%。京东物流IPO总发行6.09亿股,公司发售价为每股40.3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241.13亿港元。同时获得了8名基石投资者统一认购约119亿港元股票,包括软银、淡马锡、Tiger Global、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诚通投资、黑石、Matthews Funds、Oaktree。

  随着京东物流上市惊鸿一飞冲天,6月9日,东航集团旗下的东航物流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标志着东航物流作为全国首批、民航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完成了“三步走”的“混改”路径,成为“航空混改第一股”。预计募集资金约24.06亿元。

  近期安能物流、日日顺、福佑卡车、智加科技等企业纷纷正式披露上市消息,极兔、满帮等企业也多次传出将进行IPO申请的新闻,资本市场延续着物流企业上市的春天。

  2016年成为快递企业上市元年,但这波资本市场追捧物流企业上市似乎更看重故事性而不是财务结果。京东物流2017年独立运营以来,一直增收不增利,2018年亏损27.65亿元,2019年亏损22.37亿元,2020年亏损金额达到了41.34亿元,同比上涨超过180%。

  即将上市的其他物流公司财务表现并不亮眼。

  安能物流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32亿元、53.38亿元和70.82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1.16亿元、-2.15亿元和2.18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日日顺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9亿元、103.5亿元和14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7亿元、4.2亿元。

  福佑卡车2019年和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91亿元和35.66亿元,同比增长5.2%。2019年福佑卡车的毛利率为-0.3%,2020年转亏为盈,毛利率为3%。

  满帮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收入分别为 24.73 亿元和 25.81 亿元,净亏损分别为 15.24 亿元和 34.71 亿元。

  东航物流从2019 年开始业绩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33.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增长200.70%。

  东航物流的净利润好于电商、公路运输企业,但作为航空业的重资产投入来说,如此利润水平代表投资能力并不强。

  总体来看,这些已上市和未上市的物流企业一个共同特点是财务盈利能力较弱。

  这种现象已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常态,检索2020年公开资料,物流行业完成IPO企业共8家,分别为:亚洲速运、德马科技、DADA(达达)、海晨股份、福然德、中谷物流、中通快递、兰剑智能,其中,上交所4家,深交所1家,港交所2家,美国纳斯达克1家。

  物流行业的风投也是另一个重要平台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物流行业投融资市场发生投融资事件55个,较去年同期的72个下降了1/4;其中26个项目共计融资303.48亿元,平均融资额11.6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平均融资额8.96亿元增长约30%。从投资轮次看:天使轮2个,Pre-A轮28个,B轮6个,C轮4个,D轮及以上6个,战略投资9个,A轮的占比有所提高。

  投融资事件数量依次为:物流信息化16个,综合物流11个,货运物流11个,仓储服务8个,同城物流4个,跨境物流3个,快递服务2个。

  笔者认为物流企业集中上市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市;第二次浪潮是快递企业上市;第三次浪潮是近期供应链企业上市。这三次浪潮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

  第一次浪潮出现2000年初期。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跨国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跨国制造企业和“两头在外”企业开展先进的物流服务。

  其时,中国国内刚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兴未艾。除了少数专业的国有交通仓储物流公司外,一部分从厂矿企业内部分离重组发展成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也有一些新建的民营公司,各类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具有全国网络物流服务能力的不多。从硬件环境看,支撑国家交通设施骨干设施基本上是计划经济形成的,通道、枢纽和网络空间布局严重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数量也严重不足。

  这轮上市潮中,国有性质的交通物流企业居多。原因之一其时境内外上市采取政府审批制,上市流程并不规范,国有性质的交通物流企业较容易取得政府的上市支持。另一方面,脱胎于全面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亟需通过规范的改制上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制也是这些企业的一个主要诉求。代表企业有中外运、中远物流、中储等公司。

  这轮物流企业陆续上市后,利用上市筹集资金对仓储、场站、码头、运力、信息系统等网络节点设施和通道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改善和拓展了网络布局,增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形成了仓储+汽车运输+信息化的标准发展模式。

  第二次浪潮是快递企业的集中上市,出现在2016年左右,以顺丰、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为代表。这轮上市潮表明物流行业主战场从服务制造业转移到最终消费品物流领域,发展出以电商快递为主导的新物流经济。

  消费品物流是互联网经济开枝散叶的成果之一,电商和快递的出现打破个人因场地(办公室、家庭)和距离对消费的空间、时间限制,个人生产和交易方式也因互联网平台变得便利和快速。众多快递企业的成功上市和投资刺激了电商物流和快递业井喷式发展,快递企业在全国大规模投资兴建了快递公司总部、快递中转场、快递站点、快递员、快递柜、信息系统等一系列运营机构、基础设施和队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快递业也稳居世界第一,如在2020年,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

  第三次物流企业上市浪潮方兴未艾,上市物流企业分布更为深广,包括快运、供应链、货运平台、航空物流、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产业不仅包括了产业物流,也包括民生物流,甚至延伸到物流技术装备领域,简而言之,这次浪潮是打造供应链物流产业,纵跨原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商业流通、个人消费等全程物流活动,打破了第一、第二次浪潮TO B TO C的业态界限,与新经济、新消费相对应的新物流呼之欲出,不言而喻,这是新一代的物流企业。

  从这波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向来看,具有这样特点:

  1、精准建设、组合供应链必要的基础设施。

  供应链体系环节众多,运营复杂,从一个国家层面来说涉及到通道、枢纽和网络的基础设施选址、空间布局和运营投资;从一个城市层面看,也必须考虑城市配送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社区配送中心,包括自提柜等三、四级体系的仓储网点和运力投资。从企业运营角度看,涉及客户、流程、运力、仓储、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组织,通过产品化形式塑造客户服务的供应链。这些构成了供应链中基础设施内容。当然,国家也加大投资建设一部分新型基础设施,成为物流企业的公共设施。但对上市企业来说,除此以外,还需要投资建设一个为客户群专属和可控的供应链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发展物流装备科技。

  由于现代物流服务客户群庞大,分布地域广且不确定,通过投入人力扩大配送规模和地域已是瓶颈,客观需要创新发展物流装备技术提高作业能力。

  随着5G、传感设备、大数据,AI,分布式数据库等新技术不断地向物流领域渗透,结合物流特点的智能装备、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科技、工业生产智能化、大数据驱动物流线路优化也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需要资金大量投入,形成供应链中现实的生产力。

  3、网络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第一、第二次上市的物流企业中,鲜少全国网络,更少国际网路的需求,而第三次上市浪潮中,海外网络建设几乎是标配。所谓海外网络建设是国内网络建设的另一个扇面,客观需要复制相应建设和投资内容,但实施路径更为复杂,需要熟悉了解所在国的贸易、海关和交通运输物流政策,法律制度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国际网络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

  笔者认为打造国际一流供应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从物流行业每年的实际投资额来看,也就三、四百亿的总额,物流企业中也罕见一年利润过百亿的企业,多数在50亿元以下,投资能力并不强大。因此这对新一代的物流企业来说,长远目标和现实能力的平衡仍是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供应链目标明确,但除了需要巨额资金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路和重大技术的变革到来,也需要与供应链中产业互动重构,仍走单纯、传统的融资路线发展新一代的物流企业,困难重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友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