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电视剧版非要设定三嫂王玉芬是“庶出”,真有必要吗?

2021-09-08 05:20:01

热剧网

  对于《金粉世家》里的三嫂王玉芬,曾有个评论说她“庶出的,所以没有教养”。

  这个“庶出”的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在《金粉世家》原著小说里,自始至终都没有写过王玉芬是“庶出”;而且在写到金家前三个少奶奶的家世时,作者张恨水借着婆婆金太太的口,说过“三个大儿媳,都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将三个少奶奶的出身一视同仁。

  换言之,“庶出”是电视剧版本给王玉芬的额外设定。

  在电视剧里,金家的姐姐们不仅直言王玉芬“就是个姨太太的女儿”,而且后面还紧跟了一句“能嫁进我们金家,就老实点算了”,鄙夷之意非常明显。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电视剧版本要给王玉芬添加一个“庶出”的身份,而且还要借着金家小姐的口强调一下呢?

  仔细品品,发现这里面很有看头。

  

  01看不开“嫡庶”的人,也很难真正看开“贫富”

  电视剧版本里的王玉芬,无论是又漂亮又凌厉的妆容,还是走路时款款扭动的腰肢,以及说话时骨碌碌转动的眼珠,几乎都是被当做一个典型的刁钻刻薄的女人来塑造的。

  尤其是那个“庶出”的身份设定,配合金家小姐说这话时的态度与语气,感觉姐姐差点就要直接在王玉芬额头贴上“人贱是非多”这几个字了。

  也许,编剧最初的想法,也只是想用“庶出”的身份坐实王玉芬的“卑贱”与“不配”;

  然而,王玉芬本人到底配不配的问题暂且不谈,这个“庶出”的细节,倒是完美解释了金家很多拧巴的、匪夷所思的三观与行为,让一些原本难以理解的情节变得顺畅了。

  

  举个例子。

  比如电视剧版本的小怜,虽然保留了原著里“丫环”的身份,但在金家的待遇简直要超越小姐和少奶奶:

  吃穿用度且不说,但是恋爱方面,想离府出走就能出走,想回来就能回来,想私奔就敢私奔;而金府不仅不责怪,而且从少爷到老爷都愿意替她撑腰,顺带还得称赞她“勇敢”、率性而为”,祝愿“希望你幸福”。

  然而一转头,当儿媳妇冷清秋想要回娘家的时候,当她想要出门工作的时候,等着她的却不是这样的开明与宽容,而是严格的“家规”了。

  

  虽说在金家小姐们的劝说下,最终冷清秋没有受到重罚,但过程之曲折,结论之含糊,与小怜恋爱时的“全家总动员”相比,总是让人觉得哪里怪怪的:

  若这户人家不够开明,为何容得下(甚至支持)一个丫环引发的、敏感的男女爱情问题?

  若这个人家真的开明,却为何对于儿媳妇想要回娘家、想要找个正当事情做等等问题如临大敌?

  此外,电视剧版本里,金燕西对冷清秋感情变化,也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明明一开始那么爱,拼尽全力也要在一起,为什么后来金燕西说变脸就变脸,爱情说冷就冷了?即使把白秀珠的那一点孩子气的手段算进去,说服力也不够呀。

  

  而这些问题,如果把王玉芬“庶出”的身份设定考虑进去,似乎一下子就顺畅多了:

  堂堂金家小姐,张口就把三嫂“庶出”的身份当众宣讲,口口声声表示“高攀我们金家”,这种行为做派,满满都是藏不住的优越感。

  一个连“嫡庶”都尚且看不开的人,能真的看开贫富吗?

  而一向被作为“开明”、“知书达理”典型的金家小姐尚且如此,那么金燕西作为“游手好闲”的、家里最受宠爱的“无知”幼子,见识超不过姐姐们,也就不那么奇怪了吧?

  

  这么一来,金家那些“开明”表象之下的拧巴行为,也不再拧巴了:

  他们支持宽容小怜、支持小怜,是因为这样做能够显示他们的优越感;

  他们不宽容冷清秋,也恰是因为只有这种“不宽容”,只有严守他们的“家规”,才能显示他们这种大户人家的优越感。

  同理,金燕西不顾门第的差距、非要娶冷清秋,其实骨子里是有着一种“屈就”的优越感;

  而金燕西后来看似突兀的变心,看似反常地将冷清秋拉到镜子前、让她自己看看穿的戴的“哪个是金家的,哪个是冷家的”,正是他内心优越感引发的真实情绪爆发,并不意外。

  至此,电视剧版《金粉世家》的情感逻辑就通顺多了,也让人比较容易理解了。

  

  02原著情节足够丰富,没有拿“嫡庶”说事儿的必要

  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金粉世家》原著里为什么没有拿出“嫡出”“庶出”的梗呢?

  作者张恨水先生的原意,咱们肯定是没办法知道了;但如果只针对小说内容来看,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动辄把嫡庶挂嘴边”,这种行为不符合原著里的人设。

  一方面,原著里,金家的家庭方面相对和睦,尤其是对于二姨太所生的八小姐梅丽,不仅没人瞧不起她“庶出”的身份,而且“全家都爱她,叫她小妹妹”。

  在这种背景下,金家的姐姐们是没有兴趣纠结嫡庶问题的。

  另一方面,原著的故事背景里,并没有“嫡出就代表尊贵,庶出就代表卑贱”的氛围;在书中人物的认知里,顶多用“贫富”来区分一下门第,却没人用“嫡庶”来区分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没有必要拿嫡庶做文章,这对于塑造王玉芬的性格并没有多大帮助。

  

  其次,原著里的情节设定足够丰富,已经足够推进故事的发展、推进矛盾冲突的发生,不必额外通过“庶出的碎嘴女人”来推进情节。

  无论是金家的鼎盛与衰败,还是人物言行的动机,都是有充分的铺垫与展开的:

  比如王玉芬要刁难冷清秋,并不是因为王玉芬是庶出、没教养,而是夹杂着白秀珠的情伤、以及冷清秋一些低情商表现所引发的个人恩怨;

  比如金燕西变心,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有丰富的前情铺垫),而且后续也有诸多事情的层层叠叠(家道中落,野花飘香,白秀珠心计,等等)。

  一句话总结:原著对于“嫡庶“的梗并无需求,即便添加了,也是画蛇添足。

  

  03结语

  既然说到王玉芬,顺便就聊两句:对于原著里的王玉芬其人,年轻时候看,烦得不得了;然而年纪渐长,却对王玉芬没那么烦了。

  因为在王玉芬的角度,冷清秋本就是一个“入侵者”的角色,抢走了原本属于王玉芬表妹的爱情(原著里,白秀珠并非单方面的痴缠,而是金燕西正儿八经的女友)。

  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同情表妹遭遇的普通女人,她忿忿不平是正常的,给冷清秋穿小鞋、借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这种事情如果换到我们自己身上,恐怕也是要偏袒“自己人”的吧?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愿意替亲人出头的行为,不也是人们常常说的亲戚之间“有情有义”的表现之一么?

  

  年轻的时候,只顾着看冷清秋的主角光环,一心为冷清秋不平;如今放平了心态再看,才发现其实不必苛责王玉芬,因为这本就是真实的人间百态呀。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也不可能永远拥有主角光环;

  学会用平常心看问题,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不仅是对别人的包涵,更是对自己的“放过”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友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