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11:09:02
电影票房 http://www.touzitop.com/pfsj
债务“无罪”,经营才是风险源头
由于房企债务的主要投向是以地产项目为代表的存货,债务偿还的主要途径是存货变现,因此房企的债务风险归根到底都是项目风险,与房企债务水平的高低并无直接关系。债务本身是中性的,只是项目风险或收益的放大器。
过度偏爱低杠杆房企,可能是对行业的误解
过度使用杠杆,忽视土地质量,进行盲目扩张固然摧毁公司价值,但过分保守,死守杠杆率和利润率指标,也会错失发展机会,损害股东利益。
毕竟在充分竞争的土地市场,土地成本与公司债务水平高低并无直接关系,而在充分竞争的销售市场,公司杠杆低也无法成为溢价销售的理由。
信用分析的另一条思路:扩张行为—经营风险—债务风险常规方法分析房企债务风险,会遇到公开信息不足与财务疑点难以“实锤”的困难。同时,对房企而言,扩张几乎等同于拿地,在投资策略和测算方法越发趋同的情况下,想扩张,想多拿地,就必须接受更低的利润率,为了获得更高的自有资金回报率,加杠杆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这就是债务风险的积累。
当前信用风险范围有限,且已接近暴露期尾声房企债务风险的根源是项目风险,是存货无法变现的风险。当前广义库存11.4 亿平方米,同比-10.1%,库存去化周期0.58 年,均处于历史低位。土地市场热度延续,开发商补库存需求强烈,项目无法变现的并不普遍。同时,当前信用风险是2017/2018 年加速扩张的延期暴露。而行业自2019 年已进入扩张放缓,2020 年全年呈现收缩,非标使用边际下降,从时间上看,风险暴露已接近尾声。
投资建议:对行业信用可以更乐观一些
中短期来看,销售端的高景气可能继续驱动土地端的高热度,房企拿地利润率难见系统性改善,地产股可能仍难有明显超额收益。但在此之外,各类信用事件对板块也有一定压制,而我们认为这是过度悲观的。个股方面,看好货值充沛的房企,以及持有型资源较多的房企,二者的补库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亦能充分分享资产升值的收益。建议关注融创中国、保利地产、金地集团、龙湖集团、华润置地。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债务本身是中性的,项目风险才是所有风险的源头。于房企而言,过度关注杠杆控制,一定程度上也是损害股东利益。与常规思路不同,我们沿“扩张行为—经营风险—债务风险”的思路,从侧面分析房企真实信用风险。我们认为,2021 年的一系列信用事件,是2017/2018 年行业加速扩张时期风险的延期释放,当前行业不存在系统性的信用风险,且风险暴露已接近尾声。建议投资者对行业信用状况更乐观一些。
中短期来看,销售端的高景气可能继续驱动土地端的高热度,房企拿地利润率难见系统性改善,地产股可能仍难有明显超额收益。但在此之外,各类信用事件对板块也有一定压制,而我们认为这是过度悲观的。个股方面,看好货值充沛的房企,以及持有型资源较多的房企,二者的补库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亦能充分分享资产升值的收益。建议关注融创中国、保利地产、金地集团、龙湖集团、华润置地。
核心假设或逻辑
核心假设1,未来十年房地产年均需求面积不会出现迅速萎缩。短期内地产销售缓慢下降,不出现断崖式下行。
核心假设2,随着景气下行,房价上涨动力大幅减弱,土地市场趋冷,政策会视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
核心假设 3,“三道红线”政策试点范围拓宽,通过引导房企理性融资,减少行业无序竞争,土地潜在利润率出现修复。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第一、市场普遍采用直接法分析房企债务问题,并局限于房企本身。我们站在行业周期的视角,沿“扩张行为—经营风险—债务风险”的思路,从侧面分析房企真实信用风险。
第二、市场普遍偏爱低杠杆、低融资成本房企。我们从债务本质出发,认为债务本身是中性的,经营风险才是所有风险的源头。过度控制杠杆,错失发展机遇,也是对股东利益的损害。同时,融资成本并不是、未来也不会成为房企成功的关键因素。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信用事件逐渐平息,市场信心恢复。
第二,土地市场竞争降低,流拍率上升,溢价率下降。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我们将讨论的范围局限于房地产开发,若房企将较多的资金沉淀于长回收期业务,则其信用风险可能超过我们的预期。
第二,尽管我们尽量将主观判断的程度降到最低,但对行业周期的判断,特别是未来销售景气度的判断,可能仍然存在主观偏差。
第三,若宏观货币环境收紧,销售景气度可能很难维持。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