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构筑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高地 红色引擎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1-07-28 20:55:00

速东邦网 http://www.dohaielc.cn

   在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里,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企业都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博得了属于自己的功与名。这些企业大都饱含时代烙印,发展脉络清晰鲜明,但一直将高质量成长作为企业信念的绿地却一时难以定义。

  从1992年肩负绿化使命,仅凭2000万元注册资本起步,到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完成A股整体上市,再到如今形成“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资产规模已突破1.4万亿的绿地集团完成了混改之下的29年跨越式发展,也将赫赫威名的国企身份锻造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绿地集团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绿地所从事的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在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看来,集团不断的转型升级,正是党性激发的红色动力破局使然,也正是因此,他强调说:“无论业务规模、发展地域如何扩大,无论体制机制如何创新,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远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前进。”

  立足基层夯实红色基石

  1992年7月18日,在“南巡讲话”后的第一个盛夏,为解决上海市绿化面积过低的问题,绿地集团以“绿化公司”的身份受命于重任之中。从彼时起,党赋予的红色精神与初心使命便一直成为绿地集团的思想引领。

  截至目前,绿地集团党委现有直属党组织已达到37个,基层党支部213个,党员3800余名。做到“将支部建在连上”之外,也将党的意志与担当不断向基层深化。

  在聚焦建党100周年之际,绿地集团更是借“五个一”活动的组织开展,一度在党建高地上再创“高峰”: 一是倾力打造《红色引擎绿地未来》党建宣传片,全面展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路径;二是精心编写一本绿地企业文化故事集《担当》,深度聚焦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的“小人物”背后,所展现的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重压之下无畏坚守、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大故事”。

  三是以“让青春在绿地绽放”为主题,借绿地青年演讲比赛,充分展现绿地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高昂士气和坚定决心;四是以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为目的,全面开展一次“两优一先”“绿地党建品牌”评比表彰,持续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强化“看齐意识”、践行“背影效应”、弘扬“两个永不”;五是以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为关键,组织开展一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凝聚砥砺奋进、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以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重要制度抓手,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十年、再谋新突破”“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建主题活动,绿地集团党委把对党的信仰渗入骨髓、融入血脉。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衡量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尺,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基石。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政治担当与红色基石在社会需要之时,更是无一缺席。

  近日,河南暴雨灾情令人揪心。绿地集团第一时间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郑州多个办公商业项目开放提供避难场所、旗下多家酒店免费接待受困群众、物业风雨逆行守护家园、G-Super竭力稳供应保民生……绿地人迎难而上的身影,成为暴雨中的一抹暖色。

  把稳“方向盘” 助力企业破局突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建正是助力企业破局突围的一把密钥。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体制机制变了,但绿地集团党委始终遵循“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基本方略,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活力贯穿始终,作为深化改革和创新转型的“定海神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除了把稳“方向盘”,党的领导还承担着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任务。针对混改后集团业务范围广、工作条线多、人员流动大等特点,绿地集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活动载体和形式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持续开展“亿路系列”“绿地党建品牌创建”等特色党建活动,努力把党的建设嵌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事实上,正是得益于坚决把党的领导融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决策治理的各环节,绿地集团的历次混改从而获得迅速推进。公开资料显示,在当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2年成立之初,绿地集团就得以在纯国有体制下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1997年,绿地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功完成改制,设立职工持股会,拉开混合所有制的序幕;2013年末,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平安、鼎晖等非公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运行机制更加市场化。

  紧接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海市国资委的直接牵头下,绿地集团坚定不移推动企业资本化、公众化,通过重组金丰投资,2015年8月18日,“绿地控股”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7月13日,绿地控股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829亿元,同比增长34.74%;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2.67%。

  企业发展成果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集团党委将坚持廉洁从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廉政建设、瓶颈攻坚、奖惩激励机制等各项工作,坚持做好企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打造文化“软实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既是绿地集团的企业属性标签,更是绿地集团的企业文化标签。

  在绿地集团诞生和发展壮大的29年里,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创新升级,内心却始终秉持着“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经营文化,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带领党员员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政府的工作重心融为一体,与百姓的迫切需求无缝对接。

  伴随着新时代、新周期、新主题,绿地集团的经营策略也围绕政府和市场不断地调整,主动契合时代发展的脉动,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城镇化发展,并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甚至形成了“绿地所至,皆为中心”的品牌效应。

  而这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沉淀的文化经验,经过系统的甄选与梳理,又形成了绿地集团独具自身特色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绿地文化”体系:即一个宗旨、两个永不、三个新理念、四个面向、五种精神、六个倡导六个反对以及廉洁自律七条禁令。

  如今,“绿地文化”已经成为行业拼搏进取的家国情怀榜样,绿地集团党委也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拓展和丰富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把“绿地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经营、融入全员躬身实践,在进一步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中,文化体系细分之下的背影文化尤为让人津津乐道。“你要问我怎么做,你就看我怎么做”,这是绿地“背影效应”的内核,更是绿地人的“口头禅”。据悉,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就曾用自己的背影演绎了这种身先士卒的感染力,用忘我的热情深刻诠释了“担当、奋斗、拼搏、奉献”,更激励着绿地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自身的模范带头行动攻坚克难,真正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令人瞩目的是,在“一呼百应、同心同德”的背影文化激励下,截至目前,绿地集团已经连续9年跻身世界500强,2020年排名第176位,连续5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连续14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先后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华慈善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绿地集团党委用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深刻诠释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内核与真谛,同时,也将可复制的改革经验一并分享,成为业内名副其实的混改标杆。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友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