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7:05:06
文:十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建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基建奇迹在我国建设者的手中成为了现实。如今,基建狂魔的美名更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名号。越来越多的中国基建团队走出国门,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高难度项目。前几年,中国帮助沙特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在沙漠通行的高铁,成为基建领域的一个奇迹。而近日,中国击败竞争对手,拿下建造非洲第一高楼的项目,目前的高度超过300米,预计明年完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经济学家分析,主要原因是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并驱,使我国经济一路高歌。众所周知,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我们的经济能实现巨大的飞跃,离不开投资建设。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富》2020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国建筑位列第18位,连续15年跻身世界500强企业。2020年,由于“黑天鹅”疫情,为帮助恢复生产和工作,新基建提供了网上办公和网上购物平台,成为有力的支撑。据该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成本将达到1.2万亿元,5g业务将在5年内产生10.6亿元的经济效益。
中国为何每年砸数万亿搞基建?
这点我们可以从我国和美国电力来看出。早在2019年8月1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就出现了高温天气,用电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国家电力储备不足,德州电力短缺,德州电价一度出现6537.45美元/每兆瓦时,相当于46.2元/度,最高达到63元/度。德州多次断电的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和当地家用电器同时使用,用电量增加。由于电力市场波动较大,许多燃煤电厂相继关闭,仅依靠天然气、太阳能、风电维持用电,这也说明德州电力部门准备不足,各部门的推卸责任和德州电力系统的独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然而,这种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中国的电力能满足14亿人的需求,不考虑春夏秋冬的用电需求,是因为我国电力结构完备。多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站、核电站、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先后建成了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中国的核电技术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设备也远销海外。结合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确保全国超过10亿人口的电力需求。
中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实现全国户户通电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远距离输电时,电力消耗非常严重。我国研制的特高压输电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西电东送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了,想想印度才刚实现村村通,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保证家庭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电力。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没有什么弊端呢?
一、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基建工人工资的上涨会传导到物价上,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上涨。例如,今年的物价本应是通缩的,但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是由猪肉问题引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整个社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密切相关,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影响经济秩序,降低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二、基础设施有可能过度建设,出现浪费情况
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在几十年前就已完工,其中大部分仍在使用。然而,中国每年都有很多道路在进行翻修,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严重的浪费问题。虽然基建投资可以获得直接效应,但资源浪费和对实体经济的挤压效应是明显的。
三、基础设施建设容易滋生路径依赖,恶化经商环境
如果把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基建中,有些人赚钱太容易,这会打击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创新热情,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如果建房修路就能暴富,谁还愿意做科学研究,为国家科技进步而努力。一个社会致富的方式将产生路径依赖,太多靠工程致富的人出现,其他行业将失去前进的动力。
十年后,我国基建基本完成了,那我们还能靠什么拉动经济?
第一,拉动经济不仅仅是靠投资,消费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美国早就完成了基建项目,但近年来,经济有所增长,多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费。美国一直是一个消费大国。美国公民习惯提前消费,大多数人都是“月光族”。根据美联储的数据,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现金。在过去的2020年里,我们相信各行各业的专家一直在呼吁“拉动内需”,引导国内人民合理消费。只要看到消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足够了。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0年中国的年消费支出为55万亿元。在这样一个困难的2020年,中国经济却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消费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此外,中国有14亿人口,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未来巨大的消费空间。因此,即使中国的基建完成了,也可以通过消费拉动经济。
除了消费,出口也是中国的“拿手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15.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其中货物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货物进口14.32亿元,增长1.6%;货物进出口顺差2.92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5932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连续30多年保持贸易顺差,可以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近年来,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已经备受热议,今年的两会也再次提及。2018年,高层高度重视新基建,提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业务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还表示,未来新基建的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但是,如果我们想在十年之内完成基建,这有点异想天开。我们应该知道,我国的基建还有很大的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我们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基建、消费还是出口,至少在10年内,我国要保持都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标题中提到的十年内完成基建,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下我国的基建,从早期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现在已经完成差不多了。目前我国把重点也放在了地铁,市政道路建设上。在一直建设这些的同时新基建又到来,所以说即使在十年后,我国的基建还会继续建设下去,在完成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我们也应该清楚,老的基建完成后,就会有新基建诞生,甚至可以说如果单独依靠基金拉动经济增长的话,那起码还能撑几十年。
本文由小编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