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这次赔大了。

2021-05-24 04:30:02

聚钢堂网

  图片《2000年冯小刚的某一天》

  作者丨布呐呐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冯小刚对赌失败,赔偿华谊2.3亿。

  久违看到关于他的消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些年,冯小刚好像过得挺不如意。

  每次听到他的新闻,都是眉头一皱,负面缠身。

  这不禁让我想起20年前,人们给冯小刚拍的一个纪录片:

  《2000年冯小刚的某一天》

  从众人力捧到走下神坛。

  回过头再看看这段20年前的珍贵记录,只让人唏嘘……

  01

  冯小刚的一天,是从一根烟开始的。

  他手持烟卷,面容憔悴疲惫,心事重重。

  那时候,他已凭借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贺岁片三部曲,在影视圈混的风生水起。

  他终于开上了大奔,住进了别墅,娶到了漂亮的老婆,成为了梦寐以求的人上人。

  只不过,别人看到的是光鲜,他尝到的却是心酸。

  抽完烟,他走出家门,第一站要去看望瘫痪在床的母亲。

  看到儿子后,母亲立刻声泪俱下:

  “你不用老惦记我,我挺好的,别耽误你工作。”

  在一旁的姐姐小心翼翼的对冯小刚说:

  “我也想去你们剧组,行吗?我也怕你为难,所以我一直没好意思说。”

  自从母亲生病瘫痪后,姐姐就辞职照顾母亲,这一照顾就是16年。

  冯小刚也知道姐姐这些年不容易,可是他也有难处。

  冯小刚解释说:

  “别人认为,你姐来摄制组工作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越是这样,我越不想让别人说闲话。”

  姐姐在一旁委屈的掉眼泪,冯小刚更加手足无措。

  有时候,一个人看似站在了权力的中心,但同时也拥有了更加被动的资格。

  冯小刚虽然身为一个大导演,但也处在更加被动的境地。

  02

  探望完母亲,冯小刚又去了北京舞蹈附中担任招生主考。

  记得某位导演说过,普通家境的孩子不该学艺术专业。

  对于家境一般或者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走艺术这条路异常艰难。

  看着眼前这一个个稚嫩又渴望成功的面孔,冯小刚若有所思。

  他想到了那个出身卑微,但为了成功,能费尽心思往上爬的自己。

  混北京文艺圈的人,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大院子弟,一派是胡同串子。

  冯小刚就属于那个鄙视链底层的胡同串子。

  在胡同里长大的冯小刚没有显赫的家境,没有自带光环的学历,他只是一个普通又透明的小美工。

  若想成为人上人,他首先就要挤入大院子弟的圈子,拼命往上爬。

  导演叶京曾这样评价冯小刚:

  “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

  郑晓龙是冯小刚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圈子里的人。

  那时候,冯小刚整日跟在郑晓龙的屁股后头,仰望奉承,毕恭毕敬,深讨欢心。

  后来,冯小刚通过郑晓龙又认识了京圈大佬王朔。

  冯小刚对王朔的恭维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极致,鞍前马后的追随。

  有人曾经对王朔说:

  “你既然那么厌恶冯小刚,为什么还跟他一同玩?”

  王朔说了一句:“假如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因为天天跟着王朔,有人瞧不惯冯小刚那副巴结的样子,于是嘲讽他就像王朔身上穿的裤子,脱都脱不掉。

  于是,“冯裤子”的外号就被叫开了。

  不过冯小刚从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嘲讽。

  他知道作为一个市井小民,若要走上一条成功的路,一方面要靠自己的主动出击,一方面也取决于取悦别人的程度。

  他深知自己在最底层,只能抓住藤蔓使劲向上爬。

  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争取,去努力。

  03

  成功混入圈子,成为了冯小刚事业的起点。

  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从美工、编剧到导演。

  从一个底层跨越到了上层。

  他的贺岁片电影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并在此后十几年无人超越。

  不过即便那时他已经超越了很多圈子里的人,他依然活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在纪录片里,有一段电影人开会的场景很有意思。

  何群导演直言不讳的说,是因为地方保护,才让冯小刚的电影有如此高的收益。

  面对犀利的批评和质疑,冯小刚没有争论,只是笑着说了一句,“何群说的对。”

  冯小刚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抵御攻击,消解来自外界的种种敌意。

  从底层一路打拼,他深谙生存之道。

  他说像他和张艺谋这样的人,都属于自己砍杀出来的,没有太多人帮你,别人也指望不上。

  在精英阶层把持的电影圈,作为一个外来草根闯入者,他只能谨小慎微的做人做事。

  越在得意时越要低调,谦卑,夹起尾巴做人。

  因为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可以伸出手来,像捏死一个蚂蚁一样捏死他。

  低姿态做人,就是保护自我最好的方式。

  很难想象,一个爬到了食物链顶层的人内心依旧自卑、脆弱。

  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坚韧无比的生命力。

  在纪录片的最后,他坚信自己有光明的未来。

  他对老天爷说,“老爷子,您等着,还有大彩儿呢!”

  04

  这样一部20年前的片子,让我们看到了冯小刚成名前的蛰伏,成名后的隐忍。

  他努力超越出身,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成全了自己。

  不过20年后再看,只有一声叹息。

  冯小刚承诺的大彩儿,还能来吗?

  冯小刚拍摄了大半辈子喜剧,在《集结号》与《唐山大地震》两部现实题材都取得不错成绩后,他决定再拍《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对冯小刚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他从1993年酝酿拍《一九四二》,到2011年正式启动开拍,这个过程足足准备了18年。

  他说,“我为此赌上之前12部影片积累的人气,我相信我对观众的判断。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输得精光也无憾。”

  一语中的。

  冯小刚耗尽心血拍完的《一九四二》遭遇票房惨败。

  由于跟华谊签了对赌的协议,冯小刚第二年又拍了自己擅长的喜剧《私人订制》还债。

  这部冯小刚仅用一个月就拍完的电影,上映仅四天就狂揽3.2个亿。

  冯小刚懵了。

  “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认真真拍的电影不卖钱。不要让我总结电影路,我现在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什么人生目标,我这辈子已经够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酒当歌。”

  他甚至连发数条微博怒斥影评人:

  “就绝大多数冒充懂电影的影评人来说,我给你们只能打3分,从一九四二到私人订制,你们的嘲笑和狂欢恰恰反映了你们的浅薄。”

  “我看不起你们,别再腆着脸引领观众了,丢人”。

  “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

  或许冯小刚一直习惯处在高位,导致陷入自我膨胀和傲慢的状态。

  他倚仗自己才高位重,容不下了任何批评的声音。

  他从曾经那个低调谦卑的冯小刚,变成了怼人嚣张的“小钢炮”。

  05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冯小刚发长文炮轰暗指万达对《我不是潘金莲》的低排片是一种报复行为。

  在电影论坛上,冯小刚炮轰观众,“生产很多垃圾电影是观众最爱说的话,那是不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这么多垃圾电影?”

  《唐山大地震》上映时,冯小刚说整个电影行业就是个婊子行业,就当自己是一婊子。

  冯小刚的妻子徐帆凭借《唐山大地震》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冯小刚不满徐帆落败,怒批金马奖主席“装内行”。

  不止怼人,冯小刚的言行也开始放飞自我。

  在《我不是潘金莲》电影发布会上,范冰冰向冯小刚送上生日祝福的拥抱时,冯小刚连连称赞“胸好大”。

  一次饭局上,冯小刚喝多了,他坚持让《芳华》女主角苗苗给在场的人跳舞。

  因为机场饭菜难吃,冯小刚大骂机场服务员10分钟,把服务员骂哭了。

  其中,最让大众熟知的就是他和崔永元的骂战。

  因为《手机2》,崔永元和冯小刚结下了梁子,结果引发整个娱乐圈大地震。

  虽然冯小刚《十问》开撕崔永元,但还是被10万网友骂到关评论。

  两个月后,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上映了。

  人们发现冯小刚客串的5分钟的戏份被全删了,只留下了“一双手”。

  有人追问冯小刚戏份消失,贾樟柯回应了一句话:

  “写剧本的时候在书桌上贴了一句话:一言难尽,五味杂陈。这是这部电影的感觉,也是我现在的感觉。”

  这一年,冯小刚变得安静了。

  只是到了年末他发了一条微博: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个节点,万物复苏,白天就长了。

  字里行间暗示着他要「重新开始」。

  可是跌倒容易,爬起来却很难。

  06

  2019年,《如果芸知道》上映。

  上映四天,票房才过一亿,豆瓣评分仅6.5,被业内称为“票房滑铁卢”。

  二十年的光景,天地反复。

  四天才超一亿票房让冯小刚如鲠在喉。

  他不禁想到了2004年最得意的时候,那一年天下无贼票房过亿,他们包了两节车厢,命名为“天下无贼”号,一行人彻夜在京港线上狂欢,何等豪情。

  从那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曾经冯小刚开启了贺岁时代,可是随着岁月的更迭,他也只能一声叹息:英雄老矣。

  面对各种声音,他说,“有的观众感觉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钱骂几句出气都是应该。”

  年过六十,他又开始放低姿态。

  不知道是他老了,还是真的想开了。

  07

  回看冯小刚的前半生,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人超越出身的奋斗史。

  他羡慕那些与生俱来拥有财富和选择权的人,但他也从未鄙夷过自己的出身和过往。

  面对嘲讽,他隐忍蛰伏。看到机遇,他奋力抓住。

  他努力改变作为穷人家孩子的命运,只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可是当他名誉及地位越来越高时,却变得肆无忌惮和目中无人。

  这,也是冯小刚后半生失意的开始。

  人在得意之时,内心是容易膨胀的,而这足以摧毁人的意志。

  如同《提灯看刺刀》中的一段话:

  人一旦在特权阶级里呆久了,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膨胀心理,觉得自己手眼通天无所不能,这世界上的一切法则和限制都形同儿戏。

  在浮华的娱乐圈混迹数载,冯小刚被名利束缚,患得患失,迷失自我。

  他终究还是被反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可否认冯小刚和冯氏喜剧在当年电影界的分量,他也曾经扛起了贺岁片的大旗,如今这几年一切又被他亲手粉碎。

  从红极一时的冯大导演,到辱骂观众、调侃女演员,对赌赔钱的冯裤子,几十年时间,赔掉了钱,赔了信誉,赔了人气……

  高开低走,一地鸡毛。人生这一局,冯小刚,赔大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友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