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 22:08:02
图片:图虫
作者:冯展鹏,实习生王智
大家心心念念的人口数据出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
此前在4月15日,央行的一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中论述了人口转型的问题,鼓励生育的提议,一度令资本市场对二胎概念展开了追逐。
但当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后,二胎概念急转直下,安奈儿、爱婴室、金发拉比等热门概念股出现大跌,养老概念却接棒二胎热度,宜华健康、重药控股等多股大涨。
21资本研究院认为,二胎概念仍建筑在纯粹的预期上,在政策落地前,对具体公司的利好程度难以估算,而炒作预期,由于缺乏业绩支撑,往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获利难度巨大。
但中长期来看,严峻的生育问题,包括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都在倒逼着政策破题,二胎概念、养老概念仍值得长期关注。
01
不愿结、养不起
事实上,鼓励生育的呼声并非最近才有。早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当年出生人口攀升到1786万,创2000年以来的新高,但之后连年大降。从2017年开始,国内新出生人口数已经3连降,从2017年的1723万下降至2019年的1465万。2020年出生人口再降至约1200万人,同比2019年再降约18%。
2020年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受疫情和二胎政策边际下滑影响。代表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总和生育率下滑至1.3‰,接近日本2019年的水平(1.36‰)。
面对人口转型问题,从短期有效手段来看,不少专家、学者在呼吁开放三胎。比如刚刚担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任泽平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未来不仅会放开三胎,四胎五胎未来可能给奖励。”中信证券政策研究也预计将放开三孩生育,而生育鼓励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循序渐进地加码。短期预计放开三孩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约10%。
但现实来看,鼓励三胎并非易事。
在广受关注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之前,民政部门公布了2020年全国各地登记结婚总数为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
数据上看,登记结婚总数从2013年后就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2020年年全国各地登记结婚总数再创新低,对比2013年跌幅已近40%。
虽然2020年登记结婚总数受到了疫情干扰,登记处较长时间关停。但从其他因素来看,适婚年龄群体总数在降低,人均结婚年龄线愈来愈高,晚婚甚至不婚者愈来愈多。
主要原因还是育儿成本、结婚成本的提高,两个重要数据:
1、关于房价。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平均房价从2011年的5379元每平米,上升到2020年的9860每平米,价格已接近翻倍。若范围缩小就更加可怖,2020年,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均价为16018元/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新房均价高达44968元/平方米。
2、关于教育。最新的数据显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15.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更残酷的是,近五年广州高中录取率仅约60%。也就是10个初三毕业生,有6个考上普通高中,剩下4个或进入职高中技。再进一步看,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近五年的预计录取在29.09~32.35%。也就是10个考生中只有3名能考入传统意义上的好高中。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意味着愈发激烈的竞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没有一个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近4年广州高中录取率/家长帮
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十大城市育儿成本(至18岁),最低已经超过150万,最高的北京大约要276万,平均每年的成本高达15.3万。所以很多网友开玩笑说到,月入过万在北京只能算是贫困人口。如果考虑到买房、结婚等因素,这还远远不够。
(部分参考指标,不能代表全部实际情况)
02
机遇与挑战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人口出生率下降将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第一,“少子化”使得劳动人口减少,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自 2015 年开始逐年下降,人口增长对经济的推动力减弱;
第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加重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抚养负担,更多资源将从生产性领域转移至医疗保健等非生产性领域,投资强度下降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第三,年轻人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年轻人占比下降将从根本上削弱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虽然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但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
“这就意味着从生育意愿上看,妇女愿意生1.8个孩子,但是实际上只生育了1.3个,中间有0.5个生育意愿还没有很好释放出来。如果我们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解除育龄人群的生育顾虑,那么这部分生育意愿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从海外经验看,单纯放开生育限制,难以起到扭转生育率下行的作用。海外常采用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制度、公共服务和观念倡导等生育鼓励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有:21世纪经济报道、泽平宏观、中信证券政策研究、招商银行首席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