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遗产税,老人把绝大部分财产给儿孙,等要养老时才发现给早了

2021-05-11 18:25:01

怎样理财

  文|野离离

  01

  如今已经89岁的夏大爷有3个子女,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儿子最小。

  夏大爷三兄弟中,只有他生了个儿子。

  

  也就是说,夏大爷的小儿子是他们家族的独苗。

  

  而儿子也只生了个孙子,那这个孙子可不就相当金贵。

  按照农村传统的思想,这夏大爷的财产以后不就都是儿子孙子的嘛。

  也是这个原因,在拆迁后,夏大爷分到了5套房子,其中4套给了儿子。

  

  还有一套在房产证上加名字的时候,陪同他一起的儿子跟他商量:

  反正这房子以后也是要给孙子的,如果是通过立遗嘱,孙子以后还得缴纳不菲的遗产税,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加上我儿子的名字。

  夏大爷一想,也是。

  于是,就在房产证上加了孙子的名字。

  

  这事,他都没跟两个女儿提一下。

  那个时候,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财产,自己有处置的权利,无需跟女儿们商量。

  现在,夏大爷身体大不如从前,老伴也走得早,身边没个可以依靠的人。

  儿子倒是住得近,但儿子很少来看望他。

  孙子就更不用说了,走路是面对面碰到,都不跟爷爷打个招呼的。

  反而这么些时间来,女儿们照顾得多一些。

  

  但后来,女儿们得知夏大爷的财产分配,心里也有意见。

  夏大爷是理亏的,本来嘛,自己什么也没给两个女儿,到头来却要两个女儿来养老,这不公平。

  于是乎,夏大爷就想把自己现在住的这套房卖掉,然后住进养老院。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房子是他跟孙子共有的,孙子不同意卖,这房子就卖不掉。

  而且,孙子也确实不同意卖。

  试想一下,在路上把爷爷当陌生人的人,怎么可能会爷爷还会有半分亲情?

  

  不过就是图他百年后,房子归他一个人罢了。

  夏大爷心里也明白,既气愤又无奈。

  年纪大了,如果子女们不孝顺,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那就是没办法了吗?

  儿孙越是这般冷血无情,夏大爷就越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他就找到了和事佬,来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02

  都说家事就是一本难念的经。

  法律上有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但如果子女赡养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话,吃苦的依旧是老人。

  女儿这边呢,大女儿为人老实憨厚,表示不管怎样,都不会丢下老父亲不管。

  小女儿这边虽然嘴上说会赡养,但从很多细节上,能感觉到她的埋怨和不甘心。

  儿子呢,喝了点酒,说话粗声粗气,直接表示,这房子是给他的儿子,没给他,应该找夏大爷的孙子来协商此事。

  

  不知道是人喝酒喝糊涂了的缘故,这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做儿子的对老父亲讲的话。

  其实呢,这儿子以前也有照顾老父亲的,具体形式,就是让老父亲跟他们搭伙吃饭。

  

  也因为就住在一个小区,很近。

  但后来儿媳妇不乐意了。

  这子女三个,凭啥他们一家赡养公公啊,再说了,这公公明明有退休金的,也不补贴一点给儿子一家。

  夏大爷也是相当委屈:我一个月就两千的退休金,还要吃药,还有日常开销,自己用都不够,哪里还有钱补贴你们?

  再说了,当年儿子分得了4套房,夏大爷也在房产证上加了孙子名,而且36万的拆迁款都全都给了儿子一家。

  这都已经是倾其所有了,难不成这点养老金也要给儿子吗?

  因为这,夏大爷后来就不再去儿子家吃饭了。

  03

  更可笑的一点是,夏大爷跟儿子说,自己把财产都给了他和孙子。

  儿子反问:那是你给你孙子,又不是给我的孙子。

  言下之意,儿子并不认为老父亲给孙子的财产,跟他有什么关联。

  这不就是大写“无赖”吗?

  的

  这本来是一个商讨怎么赡养老父亲的家庭会议,结果却成了一个明算账的批判会。

  

  大家都在说自己曾给过老父亲什么,自己奉献了什么。

  却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制定一个赡养老人的方案。

  人性,在金钱面前,其丑陋与不堪的一面,被无限放大。

  最后,在和事佬的调解下,姐弟几个答应轮流照顾老父亲。

  一个人一周,而儿子也表示不会不管父亲。

  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还有一个利益牵扯,那就是这个房子真要析产的话,老爷子能拿到绝大部分。

  手握这个房子的大部分主动权,以后可以根据子女的孝顺程度来立遗嘱也是可以的。

  但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几个子女是因为感念父亲的生养之恩,心甘情愿来照顾老父亲的。

  虽然,夏大爷在分配遗产上做得确实很过分。

  

  如今也吃到了一定的苦头。

  这里也告诫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养老不一定防老,一碗水端平,是在给自己积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友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