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09:30:02
近来,中欧关系变得越发微妙。欧盟一方面想要与美国在对华价值观上达成统一,合力对华施压。另一方面,欧盟又对中国存在严重的利益依赖。据欧盟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显示,即便是去年全球被疫情困扰这个大背景下,欧盟对华出口已经实现了2.2%的正增长,出口总额达到2025亿欧元,而双边贸易更是达到5860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欧盟在去年唯一的一个双方贸易额均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而且也一跃成为欧盟在全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上的纽带,令中欧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然而,随着拜登的上台,以及对欧洲传统盟友的拉拢,令中欧关系急转直下。在欧盟干涉中国内政,对华颁布制裁后,中国自然也要以反制裁警告一部分国家。可令人失望的是,欧盟最终决定对中欧投资协定下手,宣布暂时中止协议在欧盟议会通过。这一结果,显然不是中欧双方想要看到的,然而却是美国最乐见其成的结果。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5日报道称,身为欧盟贸易专员的瓦尔迪斯多姆布罗夫斯基斯在周二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明确表示欧盟在面对中国制裁后,将暂时中止在投资协定上的努力。不过就在这位拉脱维亚籍贸易专员刚刚发声后,欧盟新闻秘书就立刻站出来澄清了消息。
这位欧盟新闻秘书再次强调,中欧投资协定提交欧盟议会审核、批准首先是要经过法律性研究和翻译工作,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得到批准。当然,这个过程中,不能脱离中欧关系更广泛的发展。最后又提到,中国对欧盟的反制裁是不能被接受和令人感到遗憾的,而该协定能否通过的前景取决于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
这一番言论,欧盟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很显然,欧盟想要强调自己的正确性,不是以政治考虑作为前提才决定暂停中欧投资协定,而是在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受到中欧关系影响才“理性”决定暂停该协定的努力。毫无疑问,这番“自我澄清”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解。
不过,这番辩解的背后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对于中欧投资协定审核、批准这件事,欧盟内部存在极大的分歧和争论。不然的话,恐怕该协定早就被欧盟议会给否决掉了。要知道欧盟议会内部,可是有不少“亲美派”。而该协定之所以只是被“暂时搁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欧洲传统国家更理性、也更重视这份协定背后的合作。
坦白地讲,这份协定对于中欧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为何一定要表现得强硬,宁愿担负着协定被否决的风险,也要对欧盟实施反制裁,让欧盟意识到中国的利益同样不容侵犯,中国的立场同样需要被欧盟尊重?原因就一个,如果我国不够强硬,欧盟只会得寸进尺。而且这份协定同样面临被欧盟议会阻拦的可能,因为美国对欧盟的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这也是德法等“欧洲传统”国家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抵御美国影响力的渗透。
就在上月25日,美国时政媒体“政客新闻网”欧洲版面上刊登出了一份有关欧盟内部的高层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显示,欧盟内部正在呼吁对华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来应对中国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报告内容中还将中国视作欧盟需要面对的“战略竞争者”以及“系统性对手”。这些内容,说明了欧盟并没有学会如何尊重、平等地看待中国的崛起,同时也没有做好承认和接纳的准备。
所以,如果中国表现出妥协、退让的一面,只会让欧盟自我良好的感觉更加膨胀,对华态度更加张扬、强势。与其最后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不如最先就以同样强硬的姿态,让欧盟学会清醒地看待中国的发展,而不是活在欧洲人固有的优越感当中。因此,欧盟既然不懂得尊重他国,制裁我国,我国自然也要回敬回去。
如此一来,下一次欧盟决定对华出手时,就会更慎重了,而不是草率行事。至于中欧投资协定,中国会尽力,但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如果欧盟认不清这一点,还将投资协定视作对中国的“施舍”,那么不合作也罢。希望欧盟能够成为清醒的欧盟,而不是美国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