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16:39:01
80亿元定增落地后,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雨虹”,002271.SZ)的扩张之路仍在继续。
根据东方雨虹已披露信息,此次80亿元定增募集资金除补充流动资金外,主要用于在华东、华北、东北、华南、西南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和进一步扩产,共涉及12个募投项目,扩产范围基本涵盖了东方雨虹目前所有品类的产品,并涉及部分新业务的布局。
2020年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的在建工程就有25项;2021年一季度报告中,东方雨虹披露的对外投资建设生产研发及总部基地项目达20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定增涉及的募投项目有部分是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有的则是新建基地。与东方雨虹原有项目对比发现,此次定增涉及的募投项目或存在同区域内的业务重叠,如拟在重庆市江津区建设的成渝区域总部项目,与东方雨虹2018年确立且目前仍在建的西南总部基地的建设内容存在相似业务,均包括区域公司研发、办公与住宅等建筑功能。对于两项目的区别,东方雨虹未作相关披露。
实际上,相关情况自2017年即曾发生。当年年报中,东方雨虹曾披露过广州增城区和广西来宾市两个拟建的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广西来宾市的华南总部基地项目进展自2019年起未作披露,广州增城区的华南总部基地自2018年起即在其在建工程中列报披露,但仅披露项目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到2020年初,2020年末的项目相关数据以及具体项目进度并未披露。
就项目基地建设的合理性以及现有产能利用率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东方雨虹董秘办采访。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
扩张迅猛
除此次80亿元的定增外,东方雨虹自2008年上市以来已进行过多次募资。
Wind数据显示,东方雨虹自上市以来累计募资金额约为366.95亿元(直接融资+按筹资现金流入计算的间接融资),融资结构以定增和可转债的直接融资为主。历年的直接融资分别为2008年首发约2.29亿元、2011年定增约4.72亿元、2012年短期融资券约1.5亿元、2014年定增约12.73亿元和2017年可转债约18.4亿元。
据Wind数据,东方雨虹上述直接融资除补充流动资金外,主要用于在全国建设生产基地和扩产,涉及募投项目20余项。加之此次80亿元定增拟建设的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东方雨虹自上市以来建设和拟建的项目数量颇为可观。
东方雨虹的扩张之路仍未有任何放缓的痕迹。
2020年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的在建工程就有25项;2021年一季度报告中,东方雨虹披露的对外投资建设生产研发及总部基地项目达20项,其中仅3个项目为2017~2018年间确立并建设至今,其余项目均为2020~2021年间确立,而2021年确立的项目为4项。
在这些项目中,涉及全国多处总部基地。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6~2020年间,东方雨虹共披露拟建和在建的总部项目达16个,除上述提及的广州与来宾两个华南总部基地、四川德阳市的西南总部基地与重庆江津区成渝区域总部外,还涉及南京、杭州、上海、江苏以及湖北多地。
这些总部基地除上述提及或存重复建设问题外,区域的选择与划分也让外界疑惑。比如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等总部基地建设主要是以大区划分,但同时也存在以某一省份划分的山东区域总部,以城市圈划分的成渝区域总部。或同在东北区域的辽宁区域总部和长春市的区域总部两个项目,而长春市的区域总部项目是否为吉林或东北区域总部却未有进一步划分。东方雨虹在相关公告中还透露,希望通过对长春市的相关投资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华北地区的生产与供货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总部基地项目的建设内容大体相同,多数项目的建设内容表述为“包括东方雨虹及旗下各公司、各品牌的办公、会议、培训、研发、展示、展览、接待、结算及居住等功能的实现”。有总部基地的建设内容则直接表述为办公综合楼、实验室、专家楼和住宅等。
产能消化受关注
除项目基地建设外,市场对东方雨虹此次拟新增产能的未来消化情况也颇为关注。
2020年11月,此次80亿元定增预案出炉后不久,包括此次定增最终确定的13家发行对象在内,多家机构就曾对东方雨虹进行实地调研。该次调研中,拟新增产能的未来消化情况即是诸多机构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现有产能利用率以及未来拟新增产能的消化,东方雨虹颇有信心。
在历年的年报中,东方雨虹多次表示其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能利用率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具备较大的规模与成本优势。
此次80亿元定增发行过程中,东方雨虹曾在回复证监会的公告中披露其近年的产能利用率。按东方雨虹披露的数据,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东方雨虹防水卷材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40.23%、130.86%、129.92%和103.65%,防水涂料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43.92%、122.43%、93.29%和84.16%;防水卷材的产销率分别为101.36%、98.98%、101.92%和100.04%,防水涂料的产销率分别为95.29%、91.48%、109.04%和96.28%。
“核心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一直维持高位,充分反映了公司产品良好的市场吸引力,推动公司投入资金加快扩大产能,从而实现未来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东方雨虹在上述公告中称。
或也因此,面对上述机构对未来拟新增产能消化的疑问,东方雨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在2019和2020年的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自身对应年度的生产量分别为8.17亿平方米和10.11亿平方米;销售量分别为8.17亿平方米和10.09亿平方米。2019年和2020年东方雨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1.54亿元和217.30亿元。
在同期的年报中,东方雨虹还披露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的行业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建筑防水材料的产量分别预计为24.20亿平方米和25.15亿平方米。2019年1~12月,653家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防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990.43亿元;2020年1~12月,723家规模以上防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为1087.00亿元。
按照上述披露数据,东方雨虹2019~2020年产量占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3.76%和40.20%;但同期营收占行业营收的比例则仅为18.33%和19.99%。
上述问题近期还引发了投资者提问,东方雨虹董秘办在回复投资者提问中表示,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的生产量及营业收入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显示的总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较为匹配。但对造成这一情况的统计口径的具体区别,东方雨虹的董秘并未作解释。
应收账款攀涨
除产能外,东方雨虹近年大规模扩张带来的应收账款规模攀升,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2019年,东方雨虹接待的三次机构实地调研中,相关机构均表示了对其应收账款情况的关注。
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88310.33万元、428192.26万元、451084.86万元、563605.61万元和610148.47万元,呈逐年递增态势。同期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2.55%、32.15%、22.95%、25.14%和21.9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9%、41.60%、32.12%、31.05%和28.08%。
“企业应收账款不断攀升的原因可能有四种:一是销售收入的虚增;二是产品质量纠纷导致;三是近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趋紧,房企资金受限,偿债能力下降,导致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四是企业通过赊销方式带动销售收入。”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分析认为,从应收账款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东方雨虹每年有近30%甚至更多的销售收入不能及时回款,而一般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应在15%左右为宜,因此东方雨虹近年的应收账款情况并不乐观。
从应收账款的构成看,2017~2020年,东方雨虹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占东方雨虹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9.53%、25.82%、30.03%和30.41%;其他应收款占东方雨虹其他应收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79%、29.63%、41.02%和49.02%,均呈攀升趋势。
“这说明东方雨虹的大客户越来越集中,对销售收入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这五家大客户。”刘志耕分析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年来购销双方长期合作建立的良好信用关系,导致对这五家的赊销政策特别放宽;也可能是东方雨虹为了业绩好看,故意放宽赊销政策。
“客户过于集中往往容易随客户经营的不稳定给自身带来相应的影响。若客户业务萎缩,客户的购买量及偿债能力自然会下降,客户集中度越高,这种情况的影响就越明显。一旦客户倒闭,应收账款可能就基本收不回来了。所以,这种状况潜伏着很大风险。”刘志耕称。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